媒体东职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媒体东职 > 正文
【南方+】十年精耕,走出职业教育“东莞探索”
2019-09-23 09:28

网址: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9/18/c2631711.html

3年成为“万人大学”、4年成为“省示范校”建设单位、7年成为“省一流校”建设单位、8年进入全国高职高专前12%……创新走廊,松湖之畔,创建于2009年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东职院”)今年迎来建校十周年,数字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十年探索,东职院走出了一条地方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办学水平一流的办学之路,不仅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典范,也开创东莞职业教育新局面。

十年奋进,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东职人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城发展共同体蓝图。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笔者走进东职院,探访职业教育现代化“东莞探索”炼成记。

打造校城发展共同体

一系一镇一品牌服务产业格局

新学期,东职院又迎来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面孔,他们将从这里开始,逐梦未来;走进校内,在机电工程学院等多个实训室里,学生们专注投入到专业实训与研究中。

对于学生来说,未来在机械的碰撞声里,也在自己手中。培养“顶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贯穿东职院的育人之路。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我校建校之初,就努力对标该产业做好服务。”东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贺定修说,2009年建校时,学校电子工程系就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此后,学校电子工程系又围绕3C(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制造产业链,新增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专业。

专业群与产业群无缝对接,是支撑东职院就业成绩单的底气,也道出学校立校“初心”。事实上,东职院从成立之初便被寄语厚望,2009年东莞市大手笔投入13.5亿,打造了这所全市唯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

含着“金钥匙”出生,东职人开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办学探索。2012年,学校开始提出和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这就是如今在全国高职教育圈知名的“政校行企协同”的新锐理念。

2014年6月,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成立,一方面为促进东莞市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搭台,另一方面,深化了校城发展共同体概念,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柔性服务支撑。

立足东莞、服务产业,东职院动作不断,与局办、企业合作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建筑学院为东莞建筑业探索协同育人新方向,整合全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和资源的东莞市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入运营。

b3f8f8c76f5a4358a6d4d8dfb8ed8770_watermark.jpg

培养“顶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贯穿东职院的育人之路。

依托东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东职院重点打造出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等10个专业群,全院共设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高职教改项目23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1个。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东职院主动融入东莞产业发展战略,针对东莞“以镇街为单位、产业集群化高”的特色,确定“专业强镇”“专业强产”战略,逐步形成“一系一镇一品牌”的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格局。

以定制培养为纽带

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新模式

不断修炼内功,完善内涵建设,对于东职院来说,服务产业如何实现落地,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让学生培养真正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同样值得思考。

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与东职院开展合作的企业,其广东人才培养基地执行总监王泽鹏说,精雕科技从2010年开始与东职院机电工程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目前,双方已经形成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定期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外,企业导师亦直接入校为学生上课。

“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毕业后入职的起点更高,其中最基础的是工程技术人员,优秀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作为储备主管培养,或进入核心研发部门。”对于联合培养的人才,王泽鹏评价颇高,他们进入企业不再是一张白纸,成长更快,更能适应企业需求与发展。

如今,类似与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人模式,已经成为东职院校企合作“标配”。通过营造“生产性学习环境”,直接按照产业、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学生培养,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东职院学生在业市场广受欢迎。

782b6f51fd2b4e54892caad6fc4c873a_watermark.jpg

学生正在进行技能学习。

数据显示,建校10年,东职院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本土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居全省前列。

与企业共同开发培养方案,让人才真正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立足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东职院先后与4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职教联盟、校中厂、厂中校、订单班、合作办学、奖教奖学金、创业基地、培训学院、研发机构为主的九种校企合作模式。

与此同时,学校不断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水平,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新模式。其中,开设有1个混合所有制学院(建筑学院),开展顺丰速递班等25个订单培养项目,立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等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今年4月,东职院又迎来好消息,其建筑学院与碧桂园莞深区域达成人才共育合作,届时学院将把课堂移至现实中的建筑工地,企业工程师也将入校授课,实践与理论结合,进一步优化学生培养。

面对校企合作的累累硕果,东职院党委书记朱益民表示:“产教融合的出发点,是与产业、企业共济同利,共享发展。”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打造东莞职业教育人才高地

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矛盾,东职院的创新基因贯穿十年办学历程,强化师资保障,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其重要法宝。

“伊朗队底线发球,中国队全场紧逼……”,走进东职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华为班班主任熊丽萍的课堂,趣味丛生的演说一下子把学生带回到亚运会篮球决赛的现场,当伊朗队投进3分球时,解说恰到好处地停止。熊丽萍顺势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有效性,进而介绍单片机计时器的设计要领。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这位曾在华为任职的专业教师,在东职院华为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让她对学生培养更加得心应手。东职院从2015年成立第一届华为技师学徒班,至今已经培养了四个年级的学生,其中2015级已有50名学生被华为录用,2016级有19名学生被华为录用。

“我校坚持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朱益民说,东职院创新人事聘用制度,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灵活方式,招揽重点发展行业内的能工巧匠,打造人才集聚效应。以建筑学院为例,聘请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陈春担任副院长,同时引进了东莞建设科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沈忱等60多名行业企业“大牛”,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

6544407b5bf34927977d5ae733840ba5_watermark.jpg

校园读书文化节

基于企业顶岗锻炼、教科研成果、培训或项目利润等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东职院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升“双师”素质。目前,东职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5%以上。

人才聚集,为东职院快速发展提供后盾,根据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研发的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该校在全国同等院校中综合实力排名166位,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一些单项指标已进入前10位,其中,2017年该校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3篇,全国排第7位,全省排第2位。

“目前,我校申报了国家双特高学校,力争5年内实现办学规模翻倍、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等院校100强的双提升目标,以满足东莞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学校的需求。”东职院副校长李奎山说。

【数读东职】

近年来,东职院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1、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4

广大师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各种奖项500,其中国家级奖项70余项,跃居全省前十

目前,东职院与450多家企业及30多个行业协会、商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建设有6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68校外实训基地、172校内实训室和41校内实训基地,开展顺丰速递班等25订单培养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