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媒体东职>>正文
【i东莞】到“一流”击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一流高职院校”
2021-05-06 08:42  

网址:http://idg.timedg.com/p/21190815.shtml?_s_t=11&_s_u=ZTAwNzFhMjliOTgyZTAwNNE4Hj%2FHe0BTSdUiCipCMkhH%2FX8jrssff7lp4Uobmry7OOCstOvv9DMx

到“一流”击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一流高职院校”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桃之夭夭,有蕡其实。2016年至202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顺利完成“省一流高职院校”各项建设任务。四年的建设期里,东职院师生用奋斗不息的实干精神和“东莞速度”,把“一流”梦想从设计稿上的唯美蓝图,变成现实中的格致校园,实现一流治理、一流师资、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培育一流文化,创造了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胸怀一流理想载梦起航

职教事业,在人,在志。自学校成立之日起,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便肩负着市委市政府、东莞人民赋予的“建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校”的殷殷重托。“为一流梦想成真不懈奋斗”是东职人的不渝追求。筚路蓝缕,创新强校,改革兴校。在一流校的四年建设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机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行动起来,秉承创新强校、改革兴校思路,以创新求发展,努力践行“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发展目标,努力践行以产业为导向、“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努力践行现代高职制度体系,努力践行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等先进职教理念,努力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办学战略,努力践行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努力践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人才的办学承诺,努力践行教育初心和育人使命。

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经过不懈努力,在“省一流校”的四年建设期,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确立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初步建成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国际化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办学资源拓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努力建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迈入新时代的东职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


办学水平、规模“双提升”

经过四年建设,学校全面完成了“省一流校”项目建设,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圆满实现了“省一流校”建设目标。建设期内,学校从全省29所“省示范校”之一,晋级18所“省一流校”行列,跻身全省14所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学校办学仅11年便跻身国家“双高计划”,成为全国19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中的最年轻的存在,被同行誉为“职业院校中的黑马”,实现了由“省队”到“国家队”的跃升,综合办学实力迈进国内高职院校百强,成为东莞唯一的集国家“双高计划”“省示范校”“省一流校”于一体的高校,在区域内发挥“头雁效应”。

同时,学校出台实施《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职业院校“双提升”行动方案》,实施“扩容、提质、强服务”计划,落实“百万扩招”任务,新增道滘、大岭山2个校区,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由2016年的940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16000余人。到2025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将突破2万人,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中职、高职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届时,学校从规模到水平都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区域职业教育的“航母”角色,进一步释放职业教育的人才红利。


▲学生在上课


为区域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成果

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师共事、以项目带动学习、与团队共同成长,已经成为师生耳目一新的校园学习模式“新常态”,各种崭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社会服务项目层出不穷。2020年10月27日,喜讯传来,在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现场鉴定会上,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多传感器融合微电容检测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获得全票通过,受到专家一致好评。据介绍,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检测机器人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器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它采用了最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解脱人的繁重的重复劳动,可以克服人工检测速度慢、成本高、废品率高的缺点,可以检测人工无法保证的有非常苛刻公差要求的零件的尺寸误差,可以方便生产质量的计算机追踪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该成果具有国内外的重大的创新性,成果转化性强,富有市场生命力和竞争力。

四年建设期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学研合作,确立了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共计25个重大科研平台(项目),培育了十多个科研创新服务团队,精准对接东莞本地中小微企业,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推进成果转化成产品或设备。


孕育新时代职业教育“东莞样式”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依然不足,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建筑施工领域内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一直较为缺乏,一级建造师、质量工程师、工程造价师等长期以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东莞作为建筑产业大市,也同样存在“建筑行业技能人才之痒”。

为适应东莞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016年5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莞市住建局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成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经过5年的运行,建筑学院已经成为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师资团队双师化、人才培养特色化、就业创业优质化的办学亮点。建筑学院目前在校生600余人,2019年和2020年有两届毕业生计200余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东莞本地园林企业、建筑公司对懂技术、会管理、熟悉建筑商务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到今天,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已经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混合制办学,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二级学院的成功典范。共建产业学院是东职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政校行企协同办学、服务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抓手。

多年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重点(品牌)专业等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水平专业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梯队,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需求链深度融合。践行“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建有“中德汽修班”“中加计算机班”“中澳会计班”等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与东莞理工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本科院校建立协同人才培养平台,探索专本协同、专插本等育人试点。通过“双导师”培养,400余毕业生到华为、北京精雕等领先型企业工作。与区域著名企业共建建筑学院、岭南园林学院等办学实体,开设订单班25个,校企共建培训学院3个、创业基地8个、东职融兴印务中心等“校中厂”5个、北京精雕实训基地等“厂中校”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75个。


初步建成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

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形态的文化的、教育的特征。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主体平台,在推动区域终身教育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义务和有利条件。

为此,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的目标,梳理和推进若干拳头项目。其中重彩浓墨的一笔,就是与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共建设社区学院。

2020年12月6日,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松山湖高新区合作建设的松山湖社区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集社区终身教育、创新创业服务、社区教育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等为一体,为松山湖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社区教育和文化服务。松山湖社区学院已经开放“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家庭教育”三类课程。其中,人文素质类包括音乐、美术、艺术方面课程。职业技能类包含了面向企业员工的电工原理、电工常识等课程。家庭教育类包括幼儿教育、园艺、电器使用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实用、针对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市民和企业职工学习。未来,社区学院将办成拥有10万学员规模、1万门优质课程,以及具备年均100次品牌活动组织能力的服务性、非营利性办学机构,助力松山湖加快建成独具人文魅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科学城。

除了松山湖社区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年的一流校建设期内,还建设了东莞市城市管理培训学院,作为市民终身教育平台投入运营。设立了2个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2个社区教育基地,对接东莞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求。


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充实“技能人才之都”

2020年1月25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消息群内传来了令人紧张不安又热血沸腾的消息,“学校紧急招募学生志愿者,到企业支援口罩生产设备调试”。消息传开,17级机电2班的张志聪与其他众多同学一起,成为了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

“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家看着疫情的发展,内心很着急却帮不上忙,这次终于有自己为战‘疫’贡献力量的时候了。”张志聪说。但同时,这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放假了,难得与家人团聚;疫情当前,感染的风险难以排除,怎么办?经过冷静的思考,在取得家人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张志聪毅然报名了志愿者,并成功入选,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支援东莞市的口罩生产厂家,帮助他们进行机器调试和产品检验,在抗击疫情的大后方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在实践中真正检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行动践行了青年工匠精神,体现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必备的素质与担当,这就是:责任在心,技能在手,担当在肩,德才兼备。

建校以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双核双螺旋,双向双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以及爱国、敬业、友善、合作等基本素质和精神思维、知识扩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问题处理,加强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培育,激发学生创新内生动力,使高技能人才从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变,使创新内生动力的产生由个别现象推广到普遍现象,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双螺旋上升,实现学习者在“学生与学徒”的双向互通,促进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落实双主体角色。

建设期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东职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效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赛项中屡获殊荣,获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91项,其中省级以上奖项352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7项,其他奖项120余项。在国际竞技中,东职学生获得第33届东京创新天才国际发明展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Robot”智造大挑战分赛项亚军。

建设期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166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区域贡献度高于90%,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于92%,毕业生平均薪酬、专业对口率明显提升,优于全国示范(骨干)校平均值,为“东莞制造2025”、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之都”等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东职人用奋斗为自己加分

“心有猛虎,手有蔷薇。我们赶上了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赶上了学校砥砺前行的发展节奏,在东职院工作的这些年里,优秀的同事,正是我见贤思齐的动力来源,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努力和优秀。而学校良好的氛围,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这段温婉清秀的文字,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系的徐兰老师。这是她在2020年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是她在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后的感言。读她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团结,是力量,是奋斗,是青春,是模范的带动作用,是后来者的居上。青春的校园,青春的人们。总书记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东职人深刻领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加分的。

这里,引进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全国技术能手人。八成教师拥有“双师”资格,每10名教师中就有1人拥有博士学位,每3名教师中就有1人拥有高级职称。人才拔萃,于斯为盛。

这里,培育了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国家级称号优秀人才。

这里,培育了众多高水平教学科研项目。学校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全国第45位、全省第6位。培育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6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国家级2项、省级46项,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奖项21项。培育了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一流成果跻身全国百强,培育了科研创新团队11个、技艺能手21名,新增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9个。

这里,培育了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贡献的优秀个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东职师生投身抗疫一线,助力抗疫医疗物资生产,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他们中间,有教师、辅导员,有后勤、保卫人员,全体东职人都在自己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了贡献。他们中间,来自卫生健康学院的黄银欢老师被评为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她的话娓娓道出东职师生的“抗疫”心声:“我很荣幸,被评为学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我很感恩,能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集体中成长。”

在这里,东职人辛勤劳作,潜心耕耘,在这片良好的土壤上,成长成材,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加分。


到“一流”击水,迈步从头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四年的“省一流校”建设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事业跃上了新台阶。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有作为、有所必为、所为必成的伟大实践和光辉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导,得益于广大师生的同心奋斗和智慧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职业教育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大机遇、大变革、大挑战、大跨越。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必须到“一流”击水,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站在建成“省一流高职院校”的新起点上,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将科学谋划学校职业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争取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优质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东莞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东莞企业综合服务基地和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为东莞市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上一条:【i东莞】唯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这个专业群入选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
下一条:【i东莞】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树人学堂”特色项目,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3号 |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3306312 邮箱:dwxcb@dgpt.edu.com

版权所有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